让我们把所学转化为行动,共同推动公司的发展;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了解详情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高端机床,成为亟须应对的时代命题。中国机床虽然产值全球第一,但是高端机床国产化率极低:2018年,中国低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约82%,中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约65%,而高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仅约6%。机床与国运密不可分。制造机器的机器,小到螺丝钉、大到航空母舰的制造,都离不开机床。作为关系国民经济的命脉产业,机床也因此被一些发达国家列入对中国进行封锁和打压的技术清单中。从被列为技术瓶颈,到退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名单,折射出中国机床近年来发展取得重要突破。在全球市场中,机床市场长期被日、德、美三国占据较大市场份额。我国机床企业在市场上呈现高端失守、中端争夺、低端混战的局面。当前高端机床研发存在基础技术薄弱、核心功能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此外,以“瓦森纳协定”为代表的技术产品壁垒严重制约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端行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机床行业的供给仍以低端产品为主,低端产品供应能力明显过剩,而高端产品供应明显不足。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数控机床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前景分析》,2018年我国低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为82%,基本实现了国产化;中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为65%,处于比较低的水平;高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仅为6%,主要依靠进口。根据受访专家分析,国内机床产品之所以挤不进高端市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技术落后,应用也落后。二是进取心不强,进取也乏力。三是重视不足,扶持也不够。在受访专家看来,我国机床产业实现高端突破,需要打一场系统战,简单来说,要突出做好这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基础研究的归位。技术创新中心可通过企业的需求与大学的基础技术双向衔接,企业的需求不断推动基础技术走向成熟,同时由企业完成产品化的最后一公里,也实现了对基础研究的反哺,基础研究的高度成熟与市场化,帮助机床产业大国构建了强大的技术储备。我国机床产业走向高端,必须打好基础研究的底座,因此在基础研究上需要科研力量的全面归位。二是大小企业的卡位。国内机床厂要聚焦高端突破,我们要建设制造强国,就应该列出骨干企业,骨干企业就归国家管,承担国家任务。以制造赚钱的中小企业就应该老老实实搞制造,但像沈阳机床这样的行业龙头,要永远站在创新的前沿,来引领这个行业。同时,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优势,让中小企业成为大国重器的重要补充。近年来,南方一批民营机床企业的兴起,为我国机床产业向高端发
2023-02-10
1
A:最小起订单1件,首次打样合理收取打样费;如后续量产,可以全额退还打样费。
2023-02-10
1
A:如未按图纸加工,导致产品不符合要求,在不影响二次销售的情况下,可无条件接受退货。
2023-02-10
1
2022年,制造业投资表现韧性十足,频频超出市场预期。在传统的制造业投资研究框架中,制造业投资是经济基本面的晴雨表,制造业投资的上行通常会受到多个基本面指标的驱动。从2022年经济基本面指标来看,价格、盈利、出口等指标表现均较弱,但制造业投资逆势上扬。1-12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9.1%,三年复合来看,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6%,显著高于其他固投的表现。当前制造业投资的驱动逻辑正在发生变化。产业政策、信贷政策、财政政策的支持正成为支撑制造业投资上行的核心动能。展望2023年,产业政策、央行信贷与结构性工具、财政贴息仍会持续催化,制造业投资仍大有可为,预计全年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达到10%左右。第一,乘2022年技改东风,2023年各地接续推出新一轮技术改造行动方案,技改投资有望持续高增。从各地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来看,至少18个省市在报告中提到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聚焦产业基础再造、产业数字化、低碳化改造。第二,央行将加大对制造业的信贷扶持,结构性政策持续精准发力。我国货币政策推出依然处于相对充足的空间,下一阶段信贷将继续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各类产业链层级的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工具,将是货币政策创新的战略重点。第三,2023年财政加力提效,预计财政贴息规模相比2022年大幅提升,支持范围或有所扩容,支持更多产业升级需求的制造业企业进行设备更新与改造。相比于减税降费,财政贴息对经济的撬动作用更大,且精准性更强。展望更长期,制造业投资的长期增速中枢将有所抬升。一则,外部来看,逆全球化趋势加强,供应链重点由“效率优先”转向“安全优先”。二十大报告将“安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构建自主可控的安全发展体系可能会带来更多资本开支。二则,内部来看,扩大内需战略正式落地,重点强调与供给侧优化有机结合。提高供给质量,一方面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产品,另一方面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然,目前中国制造业面临三大挑战:产业升级、失业、以及来自美国和印度的竞争。在转型过程中,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是一个关键变量。未来,能源转型将是工业机器人最主要的增长点。中国在新能源产业链的垄断优势预期会持续扩大。由于机器和算法代替了大量人工,需要人动手操作的部分将越来越少。假如劳动力成本的因素不再重要,那么在哪里组装就无关紧要。企业自然就会选择市场规模大、营商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的发达国家。美国的比较优势在上升。
2023-02-09
1
A:首先客户提供图纸,我司报价,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签订采购合同。
2023-02-09
1
A:首次合作需要预付40%订金,客户收到货后,一星期内验收无误,支付尾款。如后续长期合作,支付方式可以细谈。
2023-02-09
1